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技术动态 >> 
外观之下,高合的电池管理系统更科幻 全球微动态

时间:2023-06-17 13:00:25    来源 : 白日梦车

在4月结束的上海车展上,我们看到了高合三款车型HiPhi X、Y、Z的同框亮相,其中最新亮相的HiPhi Y乍看之下似乎是继X和Z后一款回归低调正统的新能源SUV,实际上依然是基于同一自研平台研发,从不同程度上完整呈现了2018年其从X到Z再到如今的技术传承与迭代——全新一代的展翼门的设计,CLTC续航里程达到800km以上。可见,XYZ三位一体,皆以新科技应用为导向。这一点在外观上已经无需赘述,HiPhi X和HiPhi Z都是各自车型细分市场中的顶尖玩家。

那么包裹在极致未来感外观下的,无法超越本时代的电池技术是否会是HiPhi科技围栏的缺口。


(资料图)

在消费者看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失效只有一种最终结果:起火爆炸。每年都会有一两个震惊全国的失效案例,催动着消费者对动力电池的紧张神经。

目前主流的解决办法,是降低诱因产生的概率,或者切断传播路径。

如,加强结构做物理防护,创新的电芯封装方式优化能量传递路径(刀片电池、弹匣电池等),此外新材料的应用,在隔热防爆方面起到隔绝和降低危害的作用;电控技术上,做到精细化控制,快速有效地对电池温度进行管控等。

但这些具体的措施都属于“后馈”,就是当事实既定后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说是被动等待事态发展,作为防火墙的作用出现。

对于消费者而言,事已至此,面临的不仅是人伤的威胁,车辆的动力电池甚至整车过火后面临的财务损失和漫长的保险赔付流程也会让车主身心俱疲。

此前的高合在外观设计上实在过于抢眼,导致外界对其电池管理系统相关的软硬件技术知之甚少。其实高合可能更愿意外界称其为科技企业,所以在电池技术的创新上要对齐和外观相同的科技高度。

对于每一块电池来说,她的“健康状况”并不会突变,在发生不可逆的热失控前,不合理的充电策略、放电策略和电池内部的细微变化都在逐步释放电池健康的信息。

高合提出的车云电池协同管理系统就是在电池状态变化的初期、中期和后期分别对其进行监测和适当的管控处理。

具体展开来看在电池健康的不同阶段高合的电池端云融合管理手段:

云端负责电池的潜在风险前置管理,主动优化寿命。

早期可控可逆阶段【SEI成膜加速等早期可逆劣化反应发生】,通过监控计算电池内部实时状态主动调整充放电策略保持电池健康,在这个阶段主动干预电车在车端策略,将风险隐患尽量维持在早期阶段。

中期可控不可逆阶段,当【析锂和微短路等潜在风险发生】,这个阶段电池寿命和性能已经发生不可逆的损伤,车端和云端协同对状态进行预警和跟踪,在外在风险发生前联动随时采取线下更换、维修的措施。

以上阶段皆由云端收集电池的数据,并通过云端更新充放电策略,当电池健康程度低于阈值时通过售后渠道进行干预。

车端把控电池安全最后一道防线

当电池健康状态在晚期还依然可控时,也就是电池失效初期,做到【尽早监测和反馈】,将可能发生的失效提早告知用户,避免危险发生。

而到了失效期不可控的电池热失控,通过BMS警告用户,靠车端的物理防护措施【尽力控制失控蔓延】,为车主争取逃生时间。

SOA架构和先进BMS算法

要实现上述的管理,必须基于先进的EEA电子电气架构和全新的BMS算法。

高合的EEA架构由六个计算平台组成,完整构建了整车所有的软硬件功能。对外以“H-SOA”超体电子电气架构的名号示人。其核心的优势在于正向开发的理念结合对EEA架构发挥更大想象力的初衷,让整个开发目标更前瞻更明确。具体体现在极高的集成度,大量传感器带来的整车数据采集和上传下载能力,和开发工具的统一高效。

由于拥有了H-SOA这一副好身体,可以提供更强的算力,高合在BMS算法上不再使用传统的等效电路模型,而是创新地应用了更精准的电化学模型。其核心优势在于可以更实时、更准确地测量和描述(计算)内阻、SOC和其他电芯能力,在精细化的计算下,对电池的充、放电进行边界清晰的管控,在保证寿命的前提下更合理地释放电池性能,提升用户用车体验比如持续加速性及充电速度。

所以在应用中,除了对抗热失效风险外,这套电池管理系统也能在动力性能上帮助用户榨干“每一个电子的能量”。由于业界普遍采用模糊的电池能力边界计算,一方面是能力和技术受限,另一方面保守的计算方式是一种“懒政”行为,让用户的电池在非常保守的区间内工作,实际上是对用户体验的舍弃。

高合则通过精细化的先进BMS算法,能时刻让动力电池的输出功率维持在“极限但安全”的边界之内,相较于其他品牌高功率输出维持的时间,在一些工况下能提升40%以上。

对于动力电池的管理,车云协同能实现大量原本不可能实现的前馈执行:即在电池健康时就通过主动方式优化性能、延缓老化、预防失效。

此外,基于H-SOA架构下的先进BMS算法又能将电池性能的边界明确,帮助整车的性能在硬件支持的范围内做到最优。且这个方案将随着车况进行实时调整,做到一车一况。

对于消费者而言,能够得到一块生命周期更久,且实时处于厂家技术专家团队保护下的电池,安心程度相比仅靠车端物理防护的电池来说显然要高得多。

显然,以炫酷外观和自研技术打动市场的高合,在新能源产品的核心技术上,依然践行了「Live to Create」的理念。根据高合最新公布的信息,HiPhi Y即将在7月15日正式上市,这款与HiPhi X、HiPhi Z诞生自同一自研平台的新车型,在电池管理技术上也实现了传承与迭代更新,延续高合以科技来塑造新世纪的豪华定义的理念,创造更好地用户体验。

标签:

热门推荐

X 关闭

X 关闭